新闻中心

       2022年8月25-26日,为期2天的RHD 2022第二届遗传与生殖检测技术创新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实验室李海波主任围绕OGM的产前应用及可行性阶段性和研究成果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李海波 主任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


       全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是产前遗传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您介绍的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有何区别?

     李海波主任: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Optical genome mapping, OGM)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下一代细胞遗传学(Next-generation cytogenetics,NGC)检测技术,能检测到低至500bp的基因组结构变异。该技术能一次性检测包含染色体非整倍体、插入、缺失、重复扩增、平衡易位、倒位和复杂结构变异在内的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结构和数目异常。与传统技术相比,它可以弥补染色体芯片(CMA)、染色体核型(karotyping)、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短读长测序技术的盲区,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全面检测以上技术可及和不可及的基因组结构变异信息


图片



       OGM在产前遗传检测中有不容小觑的应用潜力。目前您在OGM产前临床应用的研究中有哪些成果能跟我们分享呢?

       李海波主任:产前检测不同于其他领域,除了技术有效性及临床有用性,还涉及伦理学问题。一项技术在产前的临床应用需要大量的实践,我们中心从2021年就开始探索OGM技术在产前羊水检测中的可行性。

在研究中,我们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样本的问题。根据目前的技术要求,需要150万的羊水细胞(约30ml羊水)才能符合检测要求。我们知道在临床实际中羊水的采集量是很有限的,因此,对实验方法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经过与合作方杭州金诺医学检验实验室的不懈努力,并在Bionano公司的支持下,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使得OGM检测所需要的羊水量从150万降到了50万细胞,该方法目前已稳定并趋近成熟,这极大地提高了OGM在产前应用的可行性。

解决了样本问题后,我们便着手进行OGM技术在产前应用的前瞻性研究。前期,我们对超过50例符合入组要求的羊水样本进行了OGM、核型及CMA的平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CMA及核型两种技术检测到的所有变异,OGM的符合率均为100%此外,OGM还在隐匿性平衡易位/倒位上的检测中有额外收益(约为3.6%)。临床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扩大研究样本量,进一步探讨OGM技术在产前检测中的效能。


图片



       您认为OGM技术在产前的临床应用还存在哪些局限性?

       李海波主任:OGM技术本身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除了罗伯逊易位、端粒/着丝粒及异染色质区的检测局限外,还有几点也是较为明显的。首先是湿实验对样本要求仍然较高。尽管经过我们的努力对初始羊水细胞量进行了改进,但长片段DNA的提取对细胞活力及细胞量还是有高于平常的要求。其次,分析时间及分析通量与其他高通量技术相比偏劣势。平均数据分析时长超过10h,且每台服务器尚不能实现样本的并行分析。第三,在嵌合检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片



       您认为要实现OGM技术在产前中的应用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李海波主任:需要建立OGM人群数据库,收集更多人群(特别是中国人群)的结构变异数据,为数据分析与解读提供坚实的基础。


图片


       非常感谢李主任的分享,非常期待您OGM研究的最终成果。

       李海波主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