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源
【案例分享】产前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出嵌合体一定要多技术综合分析
受检者信息:
• 受检者基本情况:女,28岁,孕22周
• 临床表现:产前NIPT筛查提示性染色体高风险
• 检测项目: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芯片分析(CytoScan 750k)
CMA检测结果:
• 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结果:45,X:81%,47,XXX:19%,提示胎儿为45,X和47,XXX嵌合体,嵌合比例分别为81%和19%。
• 母体细胞污染检测:QF-PCR结果显示为女性胎儿,X染色体无异常。
• CMA检测结果:胎儿为嵌合型47,XXX,X染色体拷贝数约为2.2。
图2 CMA检测结果图
本次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CMA检测结果不一致:染色体核型分析X染色体拷贝数为1.38(0.81*1+0.19*3),CMA结果X染色体拷贝数约为2.2,两者结果存在较大差距。
是什么原因导致此情况的出现?是实验误差所致还是技术局限所致?
为排除实验误差,我们对羊水样本再次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显示两者的结果与第一次检测结果一致。
进一步检测:
为明确原因,我们对培养前的羊水进行间期FISH检测:
Ø FISH结果:提示胎儿为45,X和47,XXX的嵌合体,嵌合比例分别为42%和58%。通过公式0.42*1+0.58*3计算获知胎儿X染色体拷贝数为2.18,表明FISH检测结果与CMA结果(拷贝数=2.2)基本一致。
最终检测结果
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CMA以及FISH检测结果,确定胎儿为47,XXX/45,X嵌合,嵌合比例大约为40%和60%。
小结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目前产前染色体检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在诊断染色体形态学异常、性染色体异常等方面,有着其他分子遗传学技术无法比拟的技术优点。但大多数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实验室普遍采用细胞培养法,而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不分离、三体自救、细胞优势生长等现象,往往会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假性嵌合或与真实嵌合比例不一致的嵌合现象。因此在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CMA、CNV-Seq等其他检测技术检测结果不一致,或只进行单一染色体核型分析(尤其是单管培养或多管培养但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环境等无差异)时,可采用对培养前羊水进行间期FISH检测,避免因单一检测技术的局限性造成的偏差,以确保产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